
Menu
什么是大肠直肠癌?
大肠直肠癌是台湾常见的癌症之一,高居十大癌症之首已经超过10年以上,任何人都可能罹患,一般而言,大肠直肠癌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,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筛检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,根据统计,早期的大肠癌如果妥善治疗,存活率高达90%以上,大肠癌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,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。
常见的大肠癌原因
- 高脂肪、低纤维饮食:摄取过多的高脂肪食物,如红肉、加工肉类和食物中的反式脂肪,以及摄取不足的纤维食物,如蔬菜和水果,可能增加大肠癌的风险。
- 缺乏运动:久坐不动和缺乏适量的体育活动也被认为是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之一。
- 肠道疾病:长期患有炎症性肠道疾病,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症等,可能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。
- 遗传因素:某些基因变异也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,特别是家族中有大肠癌病例的人。
大肠癌的症状
大肠癌的症状可以因个体而异,但以下症状可能是提示可能存在大肠癌的征兆:
- 不规则腹痛或绞痛:大肠癌患者常常出现腹部疼痛、胀气或不适感。这种疼痛可能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。
- 排便习惯改变:大肠癌可以引起肠道运动异常,导致肠道习惯的改变,例如便秘、腹泻或便血。
- 血便:大肠癌常常引起便血,血便的颜色可能是鲜红色或黑色,视肿瘤位置而定。
- 体重减轻:某些大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、食欲减退等情况。这可能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有关。
国际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,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大肠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、深度侵犯程度、淋巴结参与程度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。
- 第零期:癌前病变,癌细胞仅存在于黏膜表面,尚未侵入组织深层。
- 第一期:肿瘤侵入肠壁的黏膜层和肌肉层,但未侵犯其他组织或淋巴结。
- 第二期:肿瘤侵犯更深的组织层,可能涉及邻近的淋巴结。
- 第三期: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扩散到淋巴结。
- 第四期:肿瘤转移到远处器官,如肺部、肝脏或其他远处组织。
大肠癌的治疗与诊断
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和预后。以下是大肠癌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:
- 结肠镜检查:这是检测大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,可以检查结肠和直肠内壁,并进行活组织检查以确诊。
- 影像学检查:如CT扫描、MRI和超声波等,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、位置和扩散情况。
- 手术切除:在早期发现的大肠癌中,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,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。
- 放射疗法:在一些情况下,放射疗法可以用于缩小肿瘤、预防复发或在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区域进行治疗。
- 化学疗法:化学疗法使用抗癌药物来破坏癌细胞,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手术和放射疗法结合使用。
- 靶向治疗:某些特定的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进行治疗,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。
- 质子治疗:质子治疗是一种放射线治疗方法,用于治疗大肠癌等肿瘤。质子治疗利用高能质子束射入肿瘤组织,针对肿瘤进行定位和治疗,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。相比于传统的放射线治疗,质子治疗具有更精确的肿瘤定位能力和更小的副作用风险。